近日,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在已实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补齐冷链设施短板,提高冷链物流质量体系,建立健全畅通高效、贯通城乡、安全规范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总体要求
通知明确提出,通过2年时间,加快形成农商联系更为紧密、产销衔接更为畅通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具体绩效指标如下:
①推进市场,覆盖区域:
②补齐短板,提升流通率:
③完善销网,提升覆盖率:
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络,提升农产品零售网点覆盖率。
④加强建设,提升预冷能力:
加强产地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增强农产品产地预冷能力。
⑤加强对接,增加乡村振兴:
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增加面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农产品销售专档、专区、专柜数量。
⑥完善骨干网,提高本地流通:
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提高中央财政支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本地区农产品流通规模中的占比。
《通知》强调,重点抓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地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加快城市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健全销地冷链分拨配送体系,创新面向消费的冷链物流模式,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通过2年时间,推动农产品冷链流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重要集散地和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配送中心及零售终端冷链流通能力显著提升,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农产品跨区域冷链流通的能力和效率继续增强,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中央财政支持政策方面,通知提到,确定支持省份可统筹安排使用资金,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支持对象近3年内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纳入支持范围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应符合以下标准:位于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的重要节点,东部地区年交易额不低于150亿元、年交易量不低于100万吨、至少辐射周边5个省份;中西部省份年交易额不低于80亿元、年交易量不低于50万吨、至少辐射周边3个省份。
政策持续落地,冷链物流“热”起来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并推出了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城市及企业试点、评估等活动,从政策、法规、行业标准等角度推动了整个物流行业转型升级,为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环境。


相关政策发布
①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要求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②2022年1月1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对“十四五”时期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作出系统安排。
③2022年2月18日,供销总社发布《全国供销合作社“十四五”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建成600个县域产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100个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基地、200个城市销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通读这些政策内容,虽然涵盖规划、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但是均以项目为主,未提到资金支持。此次政策是财政部针对冷链物流领域首次发文,核心内容是通过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资金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解决了最核心的资金来源的问题,项目+资金到位,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
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也意味着国家对冷链物流发展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同时开始着手于市场的规范管理,在此背景下,生鲜电商、物流企业等切割冷链物流蛋糕必将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之势,同时,通过各个产业的实际发展变化,从业者、服务对象以及整个产业将打造欣欣向荣的新生态。